南京日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1 22:51

  本期点评:刘大山

  @极目新闻:#家长被班主任踢出群#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一位小学家长发视频反映,自己在家长群里质疑三年级英语老师布置作业过晚,问题没解决,自己倒被班主任踢出群。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热议。

  微评:本是一次普通的家校沟通,却以如此尴尬、粗暴的方式,引来各地网友围观,实在令人感叹。这一事件为教育界敲响警钟——家校群是家校共育的重要阵地,绝不是老师独断专行的“一言堂”。只有双方相互尊重、平等沟通,才能凝聚教育合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充满爱与智慧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澎湃新闻:#宠物殡葬套路多# 媒体调查发现,眼下,宠物殡葬业发展迅速,但许多宠物殡葬店没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所谓“宠物殡葬师”的培训、发证也是鱼龙混杂。服务过程中,存在诱导消费、价格不透明、套路多等情况。

  微评:推动宠物殡葬行业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抬高准入门槛。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严格、细致的行业规范,明确经营宠物殡葬业务所需的场地、设备、人员资质等标准。例如,规定必须配备专业无害化处理设备,确保防疫达标;要求从业者经过正规、系统培训并考取统一认证的“宠物殡葬师”资格证,保障服务专业性。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不定期抽查商家资质与服务流程,对违规者严惩不贷,让不良商家无处遁形。

  @新华每日电讯:#立法禁止手机进校园# 近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即日起,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这也是全国首个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的决定。

  微评:立法禁止手机进校园,当然很有必要。不过,法规落地,重在执行。一方面,“教学必需”这一模糊地带亟待厘清,界限不明便易引发争议。另一方面,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容小觑。长期与手机“亲密接触”,一朝被禁,部分学生难免“心痒痒”,藏手机、偷玩等招数频出,校方必须拿出强有力的举措和极大的细心耐心。

  @中国青年报:#虚拟情绪消费打“擦边球”# AI人工智能交友、虚拟商品、线上陪伴……近年来,年轻人中开始风行新型情绪消费。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虚拟情感类商品打法律和公德的“擦边球”,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相关平台存在社会责任感不强、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微评:虚拟情绪消费作为新兴业态,其发展速度远超监管跟进的步伐,这是导致乱象丛生的关键原因之一。现行法律法规在面对虚拟情感互动、AI生成情感内容等新问题时,存在界定模糊、惩处细则缺失的短板,使得执法部门在监管时缺乏有力依据,难以精准打击违规行为。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阻碍整个虚拟情绪消费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