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钟山宾馆的黄埔厅,对于南京人甚至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因为它是当年"南京审判侵华战争战犯军事法庭"所在地。今天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史学界学者、法学专家等来到南京钟山宾馆黄埔厅,围绕南京审判等主题展开研讨。
【主审法官叶在增之子讲述"南京审判"细节】
1937年12月13号,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947年2月6号,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专案审理,对乙级战犯、原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进行了公审。70年过去了,南京审判法庭法官叶在增之子叶于康来到南京,他说,家里至今仍保存着父亲的手稿,手稿记录了"南京审判"的很多细节。
叶于康说,这个案子牵涉到国际上的影响,不能有任何一点虚假,一个字、一个地点、一个人物都不能有错。父亲叶在增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各地,找了一千多名证人。叶在增用摘记的方式,把这些资料理顺,分杀人 、强奸、放火、抢劫四大类。在杀人中再分集体屠杀和零星杀害两大部分,每一件都仔细审对,一遇问题,就开庭调查,确保证据的真实可信和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
【夏淑琴案例被写进判决书 不容辩驳的铁证】
在"南京审判"起诉书和判决书中列举的侵华日军屠杀暴行,提到了夏淑琴父亲夏小六一家被日军屠杀的遇难经历,成为日军暴行血淋淋的铁证。
而夏淑琴一家,当年正是位于谷寿夫的第六师团所经过的路线。虽然,谷寿夫作为乙级战犯,在“南京审判”中因“集体射杀中国被俘军民并焚烧尸体,零星屠杀,共计三十万人以上”,而被判处死刑。至今,日本仍欠中国一个道歉。
从8岁到88岁,夏淑琴老人每每提起1937年的记忆,都会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了80年,也等待了80年,带着内心的伤痛,她希望能等到一份真诚的歉意。
【铭记历史才公平 承认真相显正义】
法学专家认为,"南京审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即便在今天,也对具体战争罪的法律适用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说:“南京审判的很多判例,比如说百人斩、虐待战俘,明确说明了这是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一种行为。它对将来包括今天,国际刑事法院再审理战争犯的时候,都有一种参考价值。”
此外,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南京审判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东京审判对南京大屠杀罪行认定的客观公正性,南京法庭审判日本战犯与国际刑法的发展等主题,进行研讨。告诉世人,历史必须被铭记,真相坚决不容抹杀。(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吕莹莹 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