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里记满群众对文博的“碎碎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4 07:01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人物档案】宋燕: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

  【履职故事】

  翻开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六朝博物馆大厅的照片映入眼帘。书本上介绍:“这是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展示了建都于南京的六个王朝名称。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等文物……”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直奔六朝博物馆,“课本里的文物活了!”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宋燕介绍博物馆建设、落地窗走红、小小讲解员的故事后有感而发:“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

  怎样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过去一年,宋燕与同事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将谆谆嘱托化作鲜活生动的实际行动。

  2024年,南京市博物总馆与20多所中小学“结对”,把流动展览搬进校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小红梅”课堂运用虚拟仿真技术重现红色岁月;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把“六朝青”课堂开进了社区、校园……一位老教师在博物馆留言簿上写道:“原来博物馆不仅是看展品的地方,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努力结出硕果,也体现在博物馆的客流量上。过去一年,全市博物馆接待客流量达4800万人次,南京市博物总馆直属场馆客流量超430万人次;博物总馆在中博热搜榜上升至第34位,进入“百强热门博物馆地市馆”前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宋燕的履职笔记里记满了群众的“碎碎念”。去年全国两会,她带着5份建议赴京,其中一份直击外国游客的“支付痛点”:“在中山陵见过外国游客因为无法扫码买水着急,我们的文旅服务必须更包容。”令她惊喜的是,会议一结束,中国人民银行便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多个部门打通外卡支付、现金兑换等环节。如今,夫子庙、老门东的商铺里,“支持VISA/现金支付”的标识成了标配。

  更柔软的改变发生在博物馆内。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柜都被降低了高度,孩子们不用费力仰头或踮脚,就能轻松看清展柜中的物品。除了展陈设计,民俗博物馆还贴心地将志愿者之家打造成儿童小书房,借助多媒体互动设备增进与儿童观众的互动,展示南京地区优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前带孩子逛博物馆像赶场,现在他们自己能玩半天。”家长王先生发现,连馆内的急救箱都放在了小朋友够得着的位置。

  “建议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传承。”据宋燕介绍,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指导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全国儿童友好试点城市正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博物馆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宋燕关注的重点。去年12月30日,好消息传来,国家文物局下发批复,同意将“中国现代建筑先驱代表作(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项目,列入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今年,宋燕拟提交的建议仍聚焦文博工作,重点关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其实,早在2024年6月,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宋燕和市文联的工作人员对南京的高校博物馆进行了整体调研。经过3个月的努力,“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成立,同步启动首届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望未来,宋燕目光坚定。她表示,将继续关注文博事业发展,通过履职推动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教育功能以及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博物馆成为更多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记者手记】

  透过那扇“最美落地窗”

  在宋燕的微信朋友圈里,文博场馆的“身影”频频出现。最新动态是六朝博物馆“小青莲”“小青竹”培养计划招募信息,往前翻阅还能看到“最美落地窗”四季光影、讲解员风采、博物馆里的年味等内容。这里俨然成了南京博物馆的“宣传阵地”。

  南京的博物馆,是历史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播者。透过那扇“最美落地窗”,能看到古都辉煌,也能看到城市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创新。未来,相信在宋燕等文博工作者满怀热忱、专业精神的用心耕耘下,南京的博物馆会越来越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