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已经到了,蛇成为这个春节假期里热度最高的动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蛇的形象高冷,性格神秘,令人敬而远之。但如果加上文创设计师的巧思,蛇照样能够展现出可爱讨喜的一面。这个春节,江苏数家博物馆纷纷推出了以蛇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创,受到游客欢迎。
博物馆文创里的“蛇”元素。 宋宁 摄 正月初四,走进南京博物院特展馆一楼的文创商店,多款“蛇”主题文创受到游客欢迎。购买了一款“花开见福”福蛇香囊挂件,来自山西的游客孙艺君喜爱的心情溢于言表:“挂件上有生肖蛇的元素,也有代表吉祥的‘福’字,正好把这份喜气带回家!”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瑞蛇绕福”葫芦形毛绒玩具。 南京博物院文创部负责人田甜告诉记者,“蛇纹样”是我国古代吉祥纹案之一。南博的院藏文物中,有众多与蛇相关。南博文创团队将院藏文物中的“蛇元素”提炼出来,与福禄吉祥文物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毛绒挂件、零钱包、袜子、邮折等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花开见福”福蛇香囊挂件。 受到游客欢迎的“花开见福”福蛇香囊挂件,其正面是“福蛇”造型,采用图文结合的巧思,将灵动的蛇身与祥瑞的“福”字完美融合。蛇身之上,双鱼纹与缠枝纹交相辉映,这些纹样皆源自南京云锦的图案。福字画面更蕴含着丰富寓意:“灵蛇吐瑞,福佑八方”。香囊背面的石榴花纹样,是从南博院藏的“清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的文物中提取而来,饱满的石榴,象征团圆与兴旺,寓意家庭和睦、事业蓬勃。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士林蓝补贴绣童子戏狮五毒纹上衣”是多款文创的灵感来源。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花开见福”翻页冰箱贴。 南京博物院另一款“瑞蛇绕福”葫芦形毛绒玩具,提取了院藏文物“士林蓝补贴绣童子戏狮五毒纹上衣”中的蛇元素,与院藏文物“粉彩描金大吉葫芦式壁饰”相结合,将大吉葫芦文物上飘带部分以“蛇”代替,寓意“蛇年大吉”;“花开见福”翻页冰箱贴设计巧妙,冰箱贴共有两层,第一层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象征富贵与繁荣。第二层采用图文结合的创意手法,由蛇、喜鹊、梅瓶、如意云等元素相互交织、巧妙融合,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福”字。腾跃的蛇代表着灵动与生机,喜鹊寓意着喜事临门,梅瓶则彰显着高雅与宁静,如意云更是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葫芦款蛇形毛绒挂件。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巳巳如意”吉祥袜。 此外,南博今年的“蛇元素”文创还包括“五毒消散”蛇形挂件、毛绒小青/黑蛇零钱包、“巳巳如意”吉祥袜子、南京博物院忆莼餐厅还推出巳巳如意新年套餐、金蛇纳福甜点,让观众从视觉和味觉上感受浓浓的蛇年生肖文化。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蛇年耳饰。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生肖刺绣书签。 在文创开发方面一向表现出色的苏州博物馆,今年春节也上架了多种“蛇文创”。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推出的“蛇年耳饰”以馆藏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蛇形象为灵感,耳饰造型好似蜿蜒灵动的金蛇;苏州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选取了巳蛇、寅虎、戌狗、亥猪四种生肖形象,设计了四款生肖刺绣书签,让生肖动物陪伴读者徜徉书海。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蛇花花”系列毛绒玩具。 苏州博物馆今年特地设计了一个毛绒玩具的IP形象“蛇花花”,这是一款立体可爱的毛绒小蛇,毛茸茸的手感温暖治愈,“蛇花花”的粉色花花帽可拆卸,内置磁吸,可以解锁多种玩法。蛇花花系列中,还有一款“铲屎官”们喜欢的“蛇花花”逗猫棒,猫薄荷藏在“蛇花花”圆圆的小脑袋里,蛇身内含响纸,头部还藏有一颗小铃铛,能让猫咪越玩越“上头”。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咏古吉金”金属冰箱贴。 “咏古吉金”金属冰箱贴也是一款“蛇文创”,它的设计理念来自苏博的珍贵文物——春秋吴国时期的“蟠虺纹三足提梁盉”。虺是古书上的一种毒蛇。蟠虺纹正是古代先民仿照蛇的体态创造出来的装饰纹样,具体表现形式为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繁缛细密,风格华丽,兼具优雅与威猛的气质。蟠虺纹象征着蛇腾云逐浪、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这款冰箱贴的设计中,设计师除了聚焦提梁盉身上的蟠虺纹,还将青铜器原本的金色呈现在蟠虺纹上,使其显得雍容华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