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的主题雕塑与纪念馆交相辉印。
距纪念馆闭馆仅有一个多小时,但前来参观的游客还是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在纪念馆的广场前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
纪念馆内遇难者300000的数字十分显眼,黑色的大厅中回响着低沉的旋律让人感觉心情沉重。
展馆内复原的“万人坑”的一部分,许多游客走过这个展区都放慢了脚步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徐程8月2日报道:“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
8月午后的南京,气温已经超过了36度,一名在为暑期作业收录素材的小学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前,不顾烈日的照射,趴在广场雕像前,将这段文字整整齐齐地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下午3点17分,距纪念馆闭馆仅有一小时13分钟,但前来参观的游客还是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在纪念馆的广场前排起了长队,纪念馆的保安为了阻止大客流,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始限流参观者。
长队中,两名金发碧眼的小伙子,一边看着几尊遇难者的雕塑,一边努力避开人群的遮拦,低声念着雕塑上面的文字翻译,时而摇头时而思索,时而低声交流,神情凝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在纪念馆外的广场上,醒目的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格外引人注目。
东方网记者发现,或许是由于天气炎热的关系,当日的参观者以青年人居多。一些家长带着自己放暑假的孩子前来,“主要是希望他能知道这个历史,让他看过之后有个更深刻的印象。”来自扬州的市民张先生指着自己12岁的儿子对东方网记者说。
在纪念馆内,东方网记者遇到了同样来自上海的参观者蔡小姐。“今天冒着酷暑从上海到南京来参观,是带着悲痛同情缅怀历史的心情来到这里的。”蔡小姐说,“其实还没进馆,馆外的雕塑就震撼到了我了,因为雕像的表情痛苦生动,一下子就让我有回到当初、回到那段悲惨历史,身临其境的感觉。”
蔡小姐说,入馆之后,心情更是被悲壮沉闷的氛围感染,大量当时的图片报纸及回忆录,真实的还原了当时那段民族泣血的悲惨历史,仿佛瞬时把她带回了当时的灾难现场。“真的难以现象,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六星期里就被毁灭!”蔡小姐感慨的表示,“今天来感觉收获很大,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希望国家更加强大,世界更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