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氏 梅 花 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6 12:34

在陶谷新村和上海路的交叉口

朱氏梅花糕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热乎乎的梅花糕和后面的小食店

二十多年来

日复一日传递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一对夫妻为三个残疾人

坚守的爱心小店

常年在炉子旁

做梅花糕的大叔叫柯军林

沉默寡言的他手上功夫却十分了得

倒米浆、放馅料、撒料封顶

一气呵成

绕过门头,里面还另有一番天地

一张篷布,几张小桌,还有一面红板

大叔的妻子朱灿梅负责后面的快餐

从炒饭到干拌面再到汤面

30多个种类,朱灿梅样样拿手

夫妻二人不是这家店的老板

老板是三个残疾人

三个老板虽然身有残疾

但坚持自主创业

最初,他们从安德门广场上

雇来了合肥人朱阿姨帮忙

后来,朱阿姨的爱人也来了

那些年,他们一起住在大方巷

二层的小房子,一层炒菜,一层住人

做好了,再从大方巷背到鼓楼医院去卖

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

大家一起支撑着这家小小的美食店

谈及三个老板

朱阿姨说:

“他们真的很好,心很善良。”

朱阿姨跟爱人说好了

三位老板把他们当成亲人

他们也要把三位老板当成亲人

需要他们的时候

他们也会不离不舍

让有困难的人吃饱

温暖在小店传递

从一开始的流动摊贩

到后来,在街道的帮助下

将上海路上的一家传达室

改成了现在的小门店

街坊邻居时不时帮衬着生意

因为味道好,热情随和

也收获了许多人的好评

正是因为收获了很多温暖和善意

三位老板和朱阿姨夫妇

也想传递一些温暖

于是,店里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农民工和残疾人进来

让他们随便吃,吃饱了再走

实在是有困难,免费也行

如果他们坚持要付,就少收点

食物是美味的,情感是质朴的。从春天到冬天,从白天到黑夜,温暖在这里汇聚,也在这里被传递。

几个人的守望相助,构筑起了一个小小的堡垒,又给了其他有困难的人一个小小的港湾。

你还知道哪些恩正的南京人?

欢迎发微博带话题

#我又发现恩正的南京人#

和我们韶韶

他们的故事

原标题:《朱 氏 梅 花 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