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雨花,逐梦前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4 22:42

  600多年前,种花匠人落户凤台门外,历经祖祖辈辈的汗水浇灌,雨花这片土地,成为了南京城的“鲜花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花神庙乡入选全市试点乡,发展种花业。改革开放后,“花神竞艳”被评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一代代“种花家”的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充分印证了雨花人敢闯敢试的血脉基因。

  100多年前,华兴村承载着无数华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光荣梦想,探索尝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示范村。50多年前,“9424”牢记周恩来总理“早日抢出梅山铁”的殷切嘱托,千锤成器、百炼成钢。30多年前,作为全市蔬菜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区,雨花将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做成了全市前三。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兴、华为落户雨花,全区上下又把目光聚焦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从雨花信息产业基地到雨花软件园再到中国(南京)软件谷,雨花人有心“种花”花正开,软件产业正式起家。 

  历经20多年的不遗余力,雨花已逐步成长为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标志区。立足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雨花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新雨花的目标定位,从深耕软件产业向布局数字经济全面跃升,并持续发力新型都市工业,初步形成了“数实融合、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时间来到2024年,新中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巨大机遇、巨大空间,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雨花台区上下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恒心推动“新滨江、数字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产业结构“领跑”,创新驱动“争先”

  立足打造雨花“新滨江”启动区、先行区、示范区的发展定位,雨花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十四所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发展新型都市工业,加快布局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扎实推进数实融合、轨道交通、智能传感技术等特色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雨花经开区今年已对接了中建西部、中通服节能技术等30个用地项目,成功签约石头科技、华博智通科技、驰宝网络科技、致诚立合等19个楼宇项目,完成招引项目认定11个。

  9月召开的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雨花提出,要在“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中当好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首发区,先行先试、先行先至,不断将“软件研发、雨花出发;都市工业、雨花兴业”的“大写意”变为“工笔画”。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滨江、数字城”的发展根基。雨花坚持“软硬结合、数实融合”不动摇,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软件产业领先地位。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产业,始终保持行业领跑。大力发展智能驾驶、定位雷达、充电储能,着力打造软件定义汽车的产业新地标。加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都市工业聚链成群。雨花坚持把制造业“回城进园上楼”作为强区之基,按照“一地块一园区,一龙头一产业”思路,抓好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示范产线,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着力推动重大项目提质增量。瞄准跨国公司、头部民企和央企二三级总部投资布局,用好“一把手”招商、“1+4+N”架构等机制,全力抓招商、拼项目、促产业,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实施现代化创新驱动,激发“新滨江、数字城”的发展动能。雨花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创“新领域新赛道首发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雨花还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区,加大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的支持,争创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快打造科学家集聚区,面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让更多年轻人挑大梁、当主角。

  城市空间“打开”,扮靓环境“底色”

  昔日的河岸荒地,变成惬意的滨水空间——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雨花台区两桥段一期工程今夏“焕新”亮相,不仅提升了两桥片区秦淮新河两岸的环境品质,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闲、Citywalk的新去处。紧随其后,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软件谷段作为雨花数据线公园的二期工程,也将拉开建设序幕。

  坚持新城开发和老城更新并重、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并行。全面优化城乡形态、业态、质态,努力让雨花更聚人气、更有朝气——雨花打响了塑造现代化城乡格局、拓展“新滨江、数字城”发展空间的“发令枪”。在新滨江,携手央企国企名企加快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焕新界面形象;在数字城,聚焦数字经济就业人群配置商务商业功能,创新用地模式、深化园区建设,塑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空间。

  此外,雨花还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路”工程。用好城中村改造政策,加快打造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经开区、西善桥等涉农村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启动牛首山、将军山、大石湖等景观提升工程,实现现代生活与都市田园的有机互动。

  雨花还将大力发展和培育城市商业圈、休闲区、综合体,培育体验经济、首发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塑造一批契合市场需求的周末游、节庆游线路,组织有特色、显底蕴、聚人气、引流量的赛事和活动。

  让“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雨花高标准保护长江生态,坚定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强化长江大保护综合执法,促进沿江生态功能整体提升。规划建设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加快生态廊道示范点建设,持续扮靓“城在江畔、景在林间、人在画中”雨花亮丽大江风貌。

  书写幸福“答卷”,治理体系“向新”

  今年夏秋之际,雨花台区的两项“创新做法”,连续登上央视新闻,获得点赞和推广。

  央视《焦点访谈》走进西善桥街道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采访这里的体卫融合工作——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功能齐全配套设施领先,与833人次签约体卫融合相关服务包后,几乎所有在此“专业锻炼”的“三高人群”三个月后指标均接近正常值。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民生一件事》系列报道,点赞了南京首个直接进驻社区的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点——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绿洲社区“云上公证”便民服务点。在这里,近40类公证事项全部“打包”进社区远程公证一体机,老人立遗嘱、遗产继承、房屋过户等,坐在家里就能“搞定”……

  书写现代化幸福答卷,彰显“新滨江、数字城”的发展温度,雨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幸福三圈”、打造“三名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雨花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雨花新滨江院区、梅山医院扩容、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雨花文化艺术中心,推进雨花博物馆建设和馆陈设计。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筑牢“新滨江、数字城”的发展根基。雨花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治理数字化引领治理现代化,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基层底座“数字社区”建设,打造一批实战有用管用、基层好用受用、群众爱用想用的特色应用,让科技更好助力精细化治理。

  数字雨花,已全力向“新”;大美雨花,正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