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初冬,仍能感觉到迎面的风,带着和煦的暖意吹过南京宁海路附近的梧桐大道,服务民生的暖风也吹拂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近来,宁海路街道就切实服务人民群众,提出“民生九要”服务理念,围绕“出生、高考、就业、买房、结婚、变故、退休、重病、离世”九个关键点,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以此九大节点,开展“民生九要”行动,逢出生要祝贺、逢高考要激励、逢就业要指导、逢买房要登门、逢新婚要恭喜、逢变故要帮忙、逢退休要欢迎、逢重病要探视、逢逝世要致悼,将居民的人生关键节点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契机,将社区服务触点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民生九要”行动的基本做法
逢出生要祝贺。新生儿出生后,网格员会同妇保所工作人员、医保工作人员上门恭贺添丁之喜,赠送亲子绘本,进行健康体检,办理居民医保,推荐优质家政服务,宣传国家人口政策,鼓励优生多生。同时,动员其多参加社区亲子活动。
逢高考要激励。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对于考取的学生,网格员上门恭贺金榜题名之喜,带上一封贺信,赠送一本书籍,鼓励考生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欢迎学成回来建设家乡。对于没考取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讲明人生是长跑,可以通过后续努力补足高考的遗憾。对于参军的同学,会同人武、民政联合送喜报、悬挂光荣牌,鼓励其建功军营、报效祖国。同时,动员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争做社区志愿者。
逢就业要指导。对于初次就业的居民,网格员会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提供至少一次职业指导。对于已经顺利就业的,了解其工作去向,做好登记,作为社区发展潜在资源,并告知劳动者权益保护各项规定。对于就业有困难的,帮助推荐就业岗位。对于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帮助对接相关部门。同时,动员其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争当社区服务志愿者。
逢买房要登门。对于在街道范围内购买房屋成为新居民时,网格员上门祝贺安家置业之喜,赠送一束鲜花,了解家庭成员状况,掌握社区服务要点,宣传居民公约,发放辖区地图导览,助其尽快适应本地生活。同时,动员新居民积极参予社区建设,争当社区志愿者。
逢新婚要恭喜。对于新婚夫妇,网格员上门祝贺新婚之喜,献上一束鲜花,表达良好祝愿,赠送一本书籍、宣传家庭美德,发放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人口政策折页。同时,动员新婚夫妇积极参加社区建设,争当社区服务志愿者。
逢变故要帮忙。当有家庭发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失业等重大变故时,网格员上门走访,了解详细情况,帮助申请各条口各类救助,必要时发动募集捐款,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帮助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逢退休要欢迎。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灵活就业当年度新退休人员,每个社区按季度隆重召开迎新大会,让单位人到社区人的人生转段充满仪式感。在大会上,欢迎新退休人员入社,宣布退休入社幸福清单,招募“六零管家”,动员全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争当社区服务志愿者,奉献社区、服务社区,写好人生后半篇文章。对于其中的党员,欢迎转入社区党组织,鼓励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从中遴选二级支部书记、楼栋长、居民积极分子,充实基层治理队伍。
逢重病要探视。对于因大重病住院治疗的居民,网格员到医院探视慰问,赠送一份营养品,预祝早日康复。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对于因病人住院对家庭生活造成困难,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逢逝世要悼念。当有居民逝世时,网格员上门悼念,献上一个花圈,寄托哀思、慰问家属,感谢生前对社区的贡献,并告知丧葬抚恤金申领相关手续。对社区服务有突出贡献的,街道工作人员上门致悼。
“民生九要”行动取得的成效
增进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社区在居民人生的九大关键节点都在场、都见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悦民之所悦,忧民之所忧,同频共振、同悲共喜,视居民为亲人,视家事为己事,拉进了彼此心灵的距离,打破了城市水泥森林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区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扩大了社区的群众基础。街道每一名网格员联系服务对象大约300户左右。据调查了解,每一名网格员的积极响应户大约在30户到60户之间,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开展“民生九必”行动以来,网格员的积极响应户户数增加了,群众基础扩大了。长期以来,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大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少年儿童、中青年人很少参与。“民生九必”活动覆盖了全年龄段居民,少年儿童、中青年人开始参与社区服务,有力补齐了社区建设这一短板。
提升了社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社区与居民之间感情增进了,社区群众基础扩大了,社区的工作就好做了。社区的号召有人听,社区的动员有人应,社区的要求有人落,各项工作更好干了,效率提高了、质量更好了,社区唱独角戏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民生九要”行动带来的启示
做好社区工作,必须认真研究“人”这个永恒课题。社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主要是为群众服务。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沉下心来琢磨“人”,认真研究人心本理、人性基本规律、人生关键节点、人情起伏振荡、人群主要特征,懂得人心的是非善恶,懂得人性的利害取向,懂得人生的冷暖得失,懂得人情的喜怒哀乐,懂得人群的集体诉求,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秉持一颗同情心和同理心,有的放矢、有效服务,把群众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做好社区工作,必须重视情感治理的作用。在高度流动性、离散化的现代城市社会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如何激发社区居民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的热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代议题。情感治理可以唤醒并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动性。所谓情感治理就是要求街道社区工作者带着浓厚的情感去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以此打动居民群众,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培养其积极情感、消解其消极情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需要和愿望。“民生九要”就是通过换位思考,与居民群众同悲喜、共患难,不断满足其内心所需,以此增加其对社区和社工的情感值,为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因此,注重情感治理对于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做好社区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群众工作的具体规律。不同的时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群众工作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以不同的时点为例,比如岁末年初,着重要做好特殊群体关心关爱、信访群体矛盾化解、辞旧迎新文艺活动等工作。比如暑假期间,着重要做好防汛防台、特殊群体高温走访、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暑托班、广场电影等工作。再比如秋冬转换之际,要着重做好季节转换健康防护、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等工作。以不同的地点为例,比如说名校学区房区域,群众诉求集中表现为放学后的学生托管、小区噪音管理、暑期房屋装修垃圾处理等。比如机关家属院,群众诉求集中表现为协商议事、文体活动组织、家政服务等。再比如,国企职工家属院,群众诉求集中表现为物业管理服务、集体体检和慰问品发放、居家养老服务等。以不同的群体为例,比如60岁到70岁之间的活力老人,主要诉求为发挥余热、服务社区;70岁到80岁之间的半活力老人,主要诉求为就医便利、健康管理;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主要诉求为情感照护、养老服务。总之要做到具体时点具体对待,具体地点具体对待,具体群体具体对待,把宏观的群众工作落细落深落实。(强斌 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