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熟练地制作月饼。 实习生 崔睿泽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摄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实习生 崔睿泽 通讯员 顾亚丽 王雯
9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栖霞区龙潭街道龙潭街社区南街(俗称:龙潭老街),这条以月饼闻名的老街巷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随意走进一家月饼店,都能看到手艺人忙碌的身影。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龙潭供销社食品厂在南京非常有名,也培养了大批面点师傅,“老手艺”就这样被传承了下来。如今凭借着地道的口味,这简约包装的手工月饼勾起不少人儿时的回忆。很多顾客从市区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这条老街,只为再品尝一次“小时候的味道”。家住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的毛经兰,今年已73岁。她告诉记者,当天早上7点半她从家里出发,换乘了3趟公交车才到达龙潭老街,只为买几块“老月饼”。“这还是以前的味道,我们全家都喜欢吃!我已经连续五年来老街买月饼了,今年已经来了两次。”毛经兰说,现在的“老月饼”也有了创新,既有老年人喜欢的五仁、椒盐等经典口味,也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芋泥、山楂等馅料,“如今老手艺有了新赛道,蛮好!”
有着14年烘焙经验的徐威,因为喜欢吃老月饼,选择从扬州来到龙潭创业。今年已是他开店的第六年,他家的月饼正是“新老结合”的典型。月饼酥皮还是坚持老传统手工工艺,保留了原先的口感,馅料则进行改进创新,贴合了当下潮流的低糖低盐需求。
今年7月,龙潭月饼制作技艺还被评为第三批栖霞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一群手艺人传承着老月饼的制作技艺,守住了中秋“老味道”。
“有时候忙完了,我看着烤箱里的月饼,外皮慢慢地起酥、变色,最后油光光地出炉,很有成就感。”徐威说,这烤箱里做的不仅是“老月饼”,还有老一辈想要延续的乡愁,“能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也是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