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在游覽南京明孝陵石象路時,看到一處石麒麟身上的破損處露出了內部“血肉狀”的石頭,“好像露出裡面的‘肉身’一樣”。為何石像內部呈現紅白相間的顏色?記者從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了解到,此處破損已有很多年,露出的是該石料本身較為特殊的顏色,上傳圖片顏色又增加了飽和度,由此引人遐想。
記者從網傳圖片上看到,這尊灰色的麒麟石像表面雕刻紋路破損,內部露出了紅白相間的顏色。拍攝者表示,現場看真的就像受傷后翻出來的皮下血肉,紅色肌肉黃色脂肪。這是當年工匠精巧的設計,還是后來破損被染色?圖片激發了眾多網友強烈的好奇心。
昨日,記者來到明孝陵景區,在石象路找到了這尊石麒麟,在身軀上確實發現了兩處引人注目的“傷痕”。不過,與網絡上的圖片相比,現場所見的這些“傷口”並未展現出那麼逼真的質感。仔細觀察下,這處破損內部質地堅硬,紅色與白色夾雜,看起來更像是石材自然風化、長期暴露於外界環境下所導致的色彩變化。現場看這處破損並沒有網傳圖片那麼鮮紅,而是呈現暗紅色,若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並產生聯想。
關於石麒麟身上的破損,景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一狀況已存在數十年之久,並非人為破壞,而是受到自然風化等外力影響。“長時間的風吹雨打、溫度變化以及濕度的波動,都會對石材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些自然力量的作用下,石材會逐漸開裂、膨脹並發生剝落現象。石麒麟外層剝落,露出了內部的白色和紅色石質,形成了類似‘肉身’的視覺效果。”工作人員說。
隨后,記者聯系了中山陵園管理處的一位負責人,對方解釋說:“明孝陵神道上的石像都是用陽山的石灰岩雕刻的,麒麟門外面的陽山,自六朝時就一直在開採,主要用於建筑,包括神道,陵墓,石刻。這種石頭裡帶點白,銀白色中帶紅,被當地人稱為“金陵紅”,外部偶然剝落后,露出的正是石頭內部的顏色。”(歐陽佩珊 劉瀏)
來源:揚子晚報
(責編:李靜曄、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