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戴笠专机撞上岱山,毛人凤组织秘密调查时,接到命令立即中止
2025-06-20 12:59
发布于:天津市
1946年3月17日,戴笠搭乘专机从青岛飞往南京。然而,南京方面一直没有收到关于戴笠抵达的消息。蒋介石得知后,焦急万分。作为军统局的最高负责人,戴笠手中握有极为重要的情报。如果他被共产党抓住,必将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
终于,一则消息传来——一架美国飞机在南京江宁镇岱山发生了坠毁事故。搜寻队到达失事地点时,飞机坠毁已经超过了24小时。经过迅速确认,飞机正是戴笠乘坐的222号专机,机上13名乘员的遗体都被找到了,其中有一具焦黑的尸体被确认是戴笠的,他身上发现了六颗镶金的牙齿,符合戴笠的特征。消息证实了他的死亡,蒋介石松了口气,知道人已经找到了,心头的巨大压力终于稍稍释放。
根据调查,事发当天,上海和南京的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导致戴笠的专机无法正常降落。机组决定选择降落在另一个机场,但在途经南京附近江宁县板桥镇上空时,飞机突然失事,撞山坠毁,机上所有人员全部丧命。
虽然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事故是由恶劣天气引起的,但戴笠的亲信、接替他担任军统局最高负责人的毛人凤却并不完全相信这一解释。根据毛人凤的判断,这架性能出色的美国运输机不可能因一场雷暴就发生如此严重的坠机事故。因此,除了官方的调查,毛人凤还通过秘密渠道进行着另外一项调查,试图揭示事故背后更深的真相。
1、戴笠的背景
戴笠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深得蒋的信任,是极少数能随时见到蒋介石的人物。蒋介石忙于工作时,戴笠的到来常常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雨农来了?先坐。”蒋介石的命令通常都是以“手令”的形式发出,但对戴笠却不拘形式,许多时候他都直接口头交代,避免留下文字记录。为了处理一些不宜公开的事务,蒋介石常常指派戴笠行动,而戴笠也始终保密,执行任务时从不透露是谁的指令。
戴笠以无情、冷酷和高效著称,在蒋介石的指令下,清除掉了许多政治对手。许多曾经被他暗杀的人,包括共产党人、进步分子、政敌等,早已被历史所遗忘。最为人知的事件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一家和“小萝卜头”一家的被害。
尽管在抗战期间,戴笠的军统局负责追捕汉奸与日军,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手上沾满的鲜血。以他为首的情报网,遍布在中国甚至整个亚洲,他的特工无处不在,甚至在远至印度、锡兰等地都有他的眼线。有人说,珍珠港事件的情报正是戴笠发现的,尽管美国政府故意忽视了这一情报,戴笠的情报能力仍然令美国情报机构对他十分警惕。
蒋介石曾感慨:“若雨农不死,失大陆之日或会更早。”而周恩来也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戴笠之死,让中国的革命提前十年取得了成功。这些评价虽显得有些高,但足以说明戴笠在蒋介石政权中的巨大影响力。
戴笠被称为“蒋介石的配剑”,也有“特工王戴笠”的称号,是蒋介石最为依赖的情报头目,他几乎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希姆莱”,神秘而强大。
2、戴笠为何赴南京?
然而,随着抗战的胜利,局势开始变化。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国的和平呼声愈加高涨。人们开始不满长期以来的特务统治,尤其是军统。陈诚作为军政部部长,强烈主张裁撤戴笠手下的“忠义救国军”,这是戴笠在蒋介石指示下组建的武装力量,人数一度超过30万。戴笠和杜月笙的扩张计划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1946年1月,蒋介石在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召见了戴笠,明确告诉他,政府将进行改组,军统局必须取消。戴笠震惊于这一消息,立即提出将“忠义救国军”改编为全国警察系统,并希望担任警察总署署长。然而,蒋介石并未答应他的请求,最终将这一职务交给了唐纵,而非戴笠。这一决策体现了蒋介石对戴笠的防范。
戴笠虽然失去了警察总署的控制,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野心。除去军队和警察,他还密谋通过美国海军的帮助,重建中国的海军,甚至打算自己担任海军司令。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认为戴笠已经构成了威胁。最终,蒋介石决定成立一个新的五人小组,由胡宗南、唐纵等人领导,直接向他汇报工作。
戴笠获知这一变化后,急忙向蒋介石发电报,表示自己即将回重庆参加五人小组会议,并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
3、戴笠之死
1946年3月15日,戴笠从北平出发,先后经天津、济南,最终抵达青岛。在青岛的临时住所,他会见了美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并任命梁若节为军统局青岛办事处主任。杜月笙通过电话暗示戴笠天气不好,建议他推迟飞行,但戴笠没有理会这一警告。
当时,关于戴笠是否会遭遇暗杀的谣言四起。有传言称党内有许多人力主裁撤军统局,甚至有一个七人小组在暗中策划此事。还有人说戴笠早就预见到自己会有“鸟尽弓藏”的一日,甚至开始学习英文,为将来赴海外做准备。
尽管如此,戴笠仍然信心十足。他坚持乘坐18日的专机前往重庆。然而,飞机在飞行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最终在南京附近的岱山发生了坠毁事故。机上所有人员,包括戴笠,都不幸遇难。
毛人凤对坠机事故展开了调查,但在此过程中发现,飞机上的飞行员冯振忠显得格外可疑。冯振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通常在恶劣天气下也能安全飞行,然而这次事故却令人疑惑。毛人凤意识到,飞机失事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阴谋,但蒋介石命令立即停止了进一步调查。
戴笠死后,蒋介石依然为他感到惋惜,因为他难以找到像戴笠这样尽忠职守的人。在戴笠的葬礼上,许多人送上了挽联,评价他为一位“忠诚”的人物。而章士钊为其写的挽联则言辞谨慎:“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好坏留待后人评。”
这副挽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戴笠的最终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