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开启“第二次生命”之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27 10:02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成立近十载,南京宏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安医疗”)始终静立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广路上,在当地小有名气。

  然而,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是能感知到这家公司的命运波澜:“前些年听说要破产,没想到这两年又‘活’过来了,现在车来人往,比之前还热闹!”

  去年5月,宏安医疗公司正式“易主”。随着新任法定代表人童天逸接手,这家一度濒临破产的企业终于走出“至暗时刻”。

  宏安医疗从事一次性医用导管及插管的研发和生产,因为多年经营困难,公司债台高筑,总计拖欠供货商货款、员工工资及其他款项1亿余元。为此,部分债权人向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公司名下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作终本(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处理。2022年2月,栖霞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破产清算,同时指定了破产管理人。

  彼时的宏安医疗已拿到最残酷的“剧本”:资产将被拍卖变现,企业将走向注销,彻底退出市场。

  然而,当破产管理人上门实地调查,对宏安医疗的“家底”进行全面核查后,一线“生机”悄然浮现。虽然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但宏安医疗占地面积达到22亩,厂房面积2.3万平方米,为市面上不可多得的土地资产;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完备,具有存续价值以及发展潜力。

  “企业发展多年不易,能否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引入新的投资方盘活资产,实现自我‘造血’?”承办人同样清楚,此举虽然可能实现企业“死而复生”、清偿率大幅提升的理想结局,但相比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程序复杂艰巨,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

  经过反复实地调查、多次碰头研判,栖霞区人民法院“一锤定音”:将案件导入“执转破”(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程序,并启动破产重整程序。

  一场拯救行动就此拉开帷幕。在法院的监督和指导下,管理人顺利完成对公司的资产评估和审计,宏安医疗破产重整很快进入关键环节——招募重整投资人。

  2022年秋冬之交,童天逸带着6750万元重整资金入场。除了冲着宏安医疗的优质资产而来,他坦言:“我之前就跟宏安医疗的老板打过交道,双方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法院全程的介入让我能了解公司的真实资产状况,也给投资人兜了个底。”

  2023年1月,栖霞区人民法院批准宏安医疗重整计划并终结破产程序,公司解除破产警报。

  童天逸记得清楚,2023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1月就过年了,为了让宏安医疗的员工过个好年,我拿出差不多500万元补发了欠薪。”

  这场“引资救企”成效显著:114名职工债权473万元、建设工程优先债权850万元得到全部清偿,6万元以下普通债权全额清偿,6万元以上普通债权清偿率达到28.43%,远高于其他破产案件的清偿率。

  宏安医疗并未止步于“活下来”。目前,公司已经蝶变为小型工业园区,生物试剂、电商、精密机床加工等19家企业相继入驻。近日,记者探访时,园区内货车往来如梭,食品、文具等货品正从仓库发往全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仓库里,4万人份试剂整装待发,即将远渡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童天逸仍然保留着“宏安医疗”的企业名称,他另有谋划:“园区里有个10万级净化车间,面积达到1600多平方米,当初花了几百万元建成,如果以普通厂房租赁出去,实在有些可惜。”不久前,公司已经与山东某医疗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对方提供技术与人才,公司提供厂房、车间及生产资质,就此回归医疗老本行。

  宏安医疗的“第二次生命”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