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情存江海!630位家属参加南京集体江祭仪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4 09:10

为弘扬文明新风、彰显惠民实效,全方位展示我省殡葬领域改革创新成果,省民政厅策划开展“清明走基层”媒体采访活动。记者团深入城乡一线,用镜头捕捉移风易俗的鲜活故事,以笔触记录绿色殡葬的生动实践,立体呈现惠民、节地、生态殡葬建设的“江苏答卷”。让我们透过这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走访,共同见证生命谢幕的温度与移风易俗的新风在改革中交相辉映。

清明时节的南京八卦洲头,江风轻拂,柳色含烟。4月2日,“慎终追远 情存江海”主题江祭活动在栖霞区八卦洲洲头公园隆重举行,630位逝者亲属在此共寄哀思。

清明时节的南京八卦洲头,江风轻拂,柳色含烟。4月2日,“慎终追远 情存江海”主题江祭活动在栖霞区八卦洲洲头公园隆重举行,630位逝者亲属在此共寄哀思。

在殡葬改革知识竞答互动环节,市民们踊跃竞答,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得以大力宣传。伴随着礼仪人员手捧鲜花篮缓步江岸,追思之情被推向高潮。亲属们将素菊轻放江流,花瓣逐浪而去,恰似生命轮回的写意长卷。

家风家教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活动现场,市民杜思岭满怀深情地诵读了亲笔撰写的一封家书,感念祖父忠诚履职、正直善良的高尚品格,成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悉,家人们遵从老人遗愿选择了江葬,并以如此隆重的仪式祭奠亲人,杜思岭十分感动。

生命起源于水,回归于水。自1991年起,南京市就开始组织江葬,至今已顺利举办41次。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36万人选择逝后与江水同眠,实现生命的轮回。随着南京市殡葬设施不断完善,移风易俗宣传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根据南京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南京市户籍人员或驻宁部队现役军人逝世后,在本市经营性公墓内选择不留灰、不立碑生态葬的逝者,可免除实施生态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选择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的,按每例2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不使用骨灰盒的,按每例3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目前,南京市已有5万余人选择生态葬,15.52万人进入骨灰堂安放,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31.73%,绿色环保生态理念渐入人心。

原标题:《慎终追远,情存江海!630位家属参加南京集体江祭仪式》